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后,如何治理白洋淀成为一个重大的议题。6月12日,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在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实施。示范项目的启动实施,也意味着国内一流水生生物资源专家正式加入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工作队伍。
白洋淀全域位于雄安新区境内,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有“华北之肾”的美誉。而严峻的现实是,白洋淀曾深陷水污染和缺水的双重困境。据此前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多年来大清河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部分河流断面水质在Ⅳ类、Ⅴ类和劣Ⅴ类徘徊。而白洋淀本身属于平原封闭式浅水型湖泊的特性,导致其具备较弱的自身调节能力,其生态治理需要兼顾源头治理与水体治理。
在新区规划中,白洋淀处核心位置,因此白洋淀有望成为新区核心的水系。结合2017年河北发布的《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方案》,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将是雄安建设的首要一步,《行动方案》提出了10大攻坚行动,包括整治流入白洋淀的唐河、清理入淀河道垃圾、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等。紧接着,白洋淀被彼时环保部纳入“新三湖”后,意味着其上游流域的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从各方面的安排和规划来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进。诚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正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则每年可向白洋淀补水超过2亿立方米,可实现受水1.04亿立方米左右。雄安新区管委会还围绕“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目标,加快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制定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三年工作整体方案。
近年来,加强白洋淀水环境治理成为河北省政府和保定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围绕改善水体水质、修复淀区生态、提升承载能力等8方面,河北强力实施“碧水行动”,做好白洋淀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制定流域环保排放标准,研究确定流域环境改善目标,确保一泓清池安全秀美。截至目前,仅河北保定市建成投运41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形成了超过百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白洋淀上游县级以上城镇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
截至目前,白洋淀及上游水环境状况稳步改善,主要入淀河流府河(府河望亭、安州)断面水质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但愈发提升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千年大计的建设目标,将进一步激发高标准的环保治理需求。不同于传统的水务处理技术,雄安新区的环保规划将采取超前的意识和技术,推动更多创新环保技术实现产业化。
长期来看,随着雄安新区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大量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类环保投资需求。同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工作的有序推进,将使节水以及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公司进一步受益。也因此,雄安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高标准也吸引了大批上市公司前来布局环保业务,其中水治理行业大型央企和民营环保巨头未来能够在雄安水治理中有所斩获。
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还刚刚开始,且白洋淀等生态环境圈的环境质量还未显著改善,预计该区域的环保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诚如以白洋淀为点带动整个河北省流域、甚至海河流域生态治理,及其衍生的工业点源、农村面源控制、节水及引水工程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同时未来新区内人口的增长将带来用水量与城市污水的增长,进而带来水务的新增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