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好不好、安不安全,关系重大。作为国土空间开发至关重要的东西轴线,也是“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一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基调。
翻开那时的长江生态画卷,更能理解这一重要决断的缘由。彼时,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生态系统警钟阵阵。早在2012年,排入长江的废水已经超过289亿吨,总量几乎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水量,其中大部分是工业废水。与此同时,长江沿岸有万家化工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45.87%,长江流域的石化产业生产能力已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保护长江,规划先行。早在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明确确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2017年,三部委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多个维度明确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部署,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绿腰带、金腰带。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自此,绿色发展,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此时的必答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脉络愈加清晰。两年来,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接续进行,就在不久前,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我国将在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长江经济带县级和其他地区地级及以上地表水型水源地清理整治。
沿江各省齐心协力展开了大保护行动,开始了从“分而食之”到“共同养护”的转变。环保部再启动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排查,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的违法问题排查整改提出更高要求。截至2017年7月,沿江地区重拳打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应取缔的超过900座非法码头已全部关停。2018年初,多部委正式启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奖励政策,到2020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80亿元促进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
雷霆万钧中,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经济带的11省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下,演绎着发展之变。人们欣喜地看到,污染在逐步消除,生态在不断修复。绿色发展如何有效发挥动能助推经济,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沿江各省积极推动其他企业加快关、转、搬,同时不断培育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听,新的号角吹响了。长江经济带这条绿色生态廊道正呼之欲出,而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也正在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共同行动。